星空体育:芳华绽放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星空体育 发布时间:2025-11-21 15:57:20星空体育网站入口: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综合新闻
11月,晨光熹微,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菌菇种植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冷棚内,金黄的榆黄蘑、洁白的猴头菇从菌棒上簇拥而出。村里的妇女们穿梭其间,手法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里满是丰收的踏实与喜悦。
产业的成功,让红峰村菌菇种植从一个基地的“单打独斗”,发展到一群农户的“抱团发展”,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更带动了周边妇女姐妹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女性力量不可忽视。她们是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在内蒙古,无数女性正以“半边天”力量在乡村振兴赛道上书写着产业强、品牌亮、乡风美的生动画卷。
走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三个井村,成片耕地与温室大棚错落分布。这里地处北纬41.5度,光照足、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是南瓜、辣椒生长的理想之地。
曾经因没有好品牌,好产品卖不出个好价格,销路都成大难题。如今,当地打出“三个井”主品牌,“额吉椒”“华金岭”“井大白”子品牌,设计专属包装与Logo,农产品实现了“无名品”到“有名品”的转变,品牌建设带动一方农民致富,也为当地妇女就近就业增加了路径。
当地妇女说:“春种秋收之际,就是我们妇女大展身手的时候。村边就能赚钱,照顾家人都不误。”
内蒙古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多措并举打造农牧品牌矩阵,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已经通过建品牌、抓营销、盯渠道、重宣传、强服务,探索走出了一条聚焦玉米、奶、肉羊、肉牛、马铃薯、羊绒、饲草等七大产业链,全方位构筑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推动“蒙”字标大草原优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崭新发展之路。在这条农牧业品牌建设之路上,广大农牧区妇女既是参与者,更是主力军。
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北疆布丝瑰创业就业行动”等为抓手,集合全区妇女智慧与力量,打造“北疆巾慧”区域公用品牌,各级妇联通过开展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北疆巾慧”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助力北疆妇女手工产品提质。
“北疆巾慧”区域公用品牌旗下产品品种类型丰富,发挥盟市妇女手工产品的优点,目前,已经集合桦树皮、草编、盘扣、麻绳编织、毛毡、笤帚苗、玉米皮手工艺品及牛粪香、芦苇贴画、乌拉特刺绣饰品等几百件产品,全方位展现了传统非遗手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的精妙融合。
为提升“北疆巾慧”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内蒙古自治区妇联积极与浙江、贵州等地联手联动,加强省级妇联组织交流合作。2024年,在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北疆巾慧”参赛团队表现优异,2家企业分获“锦绣计划”八省区联盟省份团组一、二等奖,4家企业获优秀奖,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获优秀组织奖。
金秋时节,通辽市希伯花镇海棠果园里硕果满枝,一串串红彤彤的海棠果压弯枝头。
果园中,十几位身着工装的女性正忙着采摘、分拣,欢声笑语伴着果香飘远。这是当地妇女带头人储国辉组织的海棠果采收队伍,成员都是周边村里的妇女。
“以前在家只能照顾老人孩子,没机会挣钱。现在跟着储国辉摘果子,一天能挣200块,还不耽误家务!”务工妇女一边分拣果子一边笑着说。
储国辉是希伯花镇海河屯嘎查一位小有名气的女能人,每到海棠果采摘季,她就在嘎查村妇联的协助下,主动联系镇里的种植大户,根据用工需求组织妇女采摘。
截至目前,这支妇女采摘队已帮助百余名女性实现灵活就业,人均日增收约200元,实现了短期覆盖家庭日常开支,长期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近年来,随着通辽市全力发展海棠果经济林产业,储国辉这些女能人依托妇联组织,凝聚女性力量,构建女性互助网络,发挥女性协作能力,让巾帼之力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光芒。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我区各级妇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引领广大妇女姐妹为绘就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生动画卷贡献巾帼之力。
呼和浩特市各级妇联通过对接职业培训学校,开发非遗布艺、毛毡、编织、箱包等系列新产品,积极构建“培训+就业+订单推广”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乡村妇女姐妹增收。
乌兰察布市妇联成立女科技工作人员协会,发挥当地女科技工作人员作用,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科技助力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升级。
鄂尔多斯市妇联强化示范引领与长效机制,巩固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乌审旗以“党建带妇建”推动妇联融入乡村发展大局,让庭院产业从短期增收项目转变为可持续的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助力农牧民稳定增收。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下一步,我们各级妇联要在助力乡村产业,尤其是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探索多种发展方式和路径,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贡献巾帼之力。”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要负责人说。
“儿子结婚时,我把餐标从1000元降到800元,婚礼流程也优化了5项。刚开始亲戚们还有点顾虑,怕别人说闲话,最后大家都认同,说我带了个好头。”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兴圣公村党支部书记郭四根作为当地移风易俗代东队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践行新风正气,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随后,郭书记大哥在嫁女儿时也未收彩礼;邻村杨家在为女儿举办婚礼时,也通过简化流程、少收彩礼,为新婚夫妻节省了1万多元。现在,整个兴圣公村红事宴的礼金平均下降了100元,不要彩礼和彩礼下降的家庭占比超过6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内蒙古,各级妇联以家庭为切入点,以文明创建为抓手,高价彩礼、弘扬文明正气,引领广大妇女成为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让和美乡风浸润乡村大地。
呼伦贝尔市妇联以“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寻找活动为载体,挖掘宣传身边妇女的先进事迹,用榜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
此外,各地妇联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巾帼讲堂”“家风故事会”等活动,邀请专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围绕家庭美德、亲子教育、法律知识等内容做文明家风宣讲。
从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半边天”到乡风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内蒙古巾帼力量正在以多样形式赋能乡村振兴。看,她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用智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用温暖的爱心传递文明新风,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绽放芳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赵曦)






